认准管理加v: zx803011或zx803055稳定老群!(一元一分川嘛血战麻将)(一元分红中癞子爆炸码麻将群)没有三缺一的无奈,手机上的麻将群,随时随刻想打就打,百人大群,专人管理,跑包包赔加不上微信就加QQ2521077636如果添加频繁就换一个
如今,我已经从那片灰色的天空里走到了阳光下面,今年的秋天没有那么多的雨,阳光也每天都是那样的灿烂
我的那个同学,已经在九泉下安息了
我还想说点什么呢?只有诉不尽的遗憾
摆在石马巷茶馆里的那两个茶杯,或许还摆在那里------
在这样的烈日下,满满一车西瓜,真不知何时才能卖掉
也许孩子的母亲此时正翘首企盼着他们早点归来
在若冰的散文作品里,我不止一次的看到类似的文字
这种朴素的感情用著名诗人艾青的话说就是:为什么我的眼里充满泪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
”
用王若冰的话说,“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事情来说,也就是经历了
有些经历我们并不看中,将它抛弃,有些经历被我们铭记住了,进而维持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
”在茫茫人海中,我们的一生命中注定要认识不少人
有些人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上匆匆的过客,有些人我们将刻骨铭心的惦记着
只所以刻骨铭心,不仅仅因为他的社会地位和名誉,我觉得更多的是看我们遇到的那个人是不是你要等待的那个人
作为旅居重庆的天水人,因近年来为生活所累,我几乎停止了涂鸦式的诗歌创作
每次进书店、上网时我都会下意识的看看有没有天水作家的作品和新闻
是的,在这些年从遥远的北方小城到南方大都市谋生的路上,我辗转经过了不少地方,除了奔波的疲惫外,我也不在去刻意的坚持写作
但对于发生在家乡小城天水的大小事、文艺动态却关注得很勤
在我间或的写作过程中,本土媒介几乎不约而同的发现了我这个文学边缘人
包括去年给天水日报社平生第一次投稿,也是王若冰转给副刊编辑叶梓的
遗憾的是我的稿子因诸多原因还是没发表,但若冰老师鼓励我不要泄气,以后有文章可发在周末版上
这就是我对王若冰的直接印象,大概是我们交往的开始
正式的关注若冰的作品,是在诗家园网站上看了他作为第一个中国作家,全程关注和考察中华民族父亲山“秦岭山脉”的系列图片报道之后的事
行走与创作,在抒情中感悟尘世沧桑的微痛走着的人是快乐的,特别是走在路上的诗人是幸福的
对于若冰来说,行走与写作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生活
因为以前做副刊编辑的缘故,若冰在他主持的版面上曾开设过《天水人在外地》这么一个专栏
一块石砌的碑,黑色的碑身上铭刻着几个隶书字——佛源路
告诉我这水泥岔路的尽头就是梵音寺
佛源路的一边是平整的麦田,冬小麦处于抽穗时节,一望无际,长势喜人